半個世紀前,當時19歲的天津知青蔡樂銘來到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,與42歲的草原漢子呼和勒成為忘年之交。此時,72歲的蔡樂銘和呼和勒26歲的曾孫乃日勒通過網絡,共同感受著一份忘年之樂。
乃日勒和蔡樂銘視頻聊天。新華網 李倩攝
呼和勒是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牧民,也是我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中國式摔跤重量級冠軍。1968年,天津知青蔡樂銘來到陳巴爾虎旗,在為期3年共同的牧業生產活動中,二人結下深厚情誼。
1971年,二人分別之際,呼和勒把自己獲得的第一屆全運會金牌送給了這位異鄉的“好安達”,希望蔡樂銘看見金牌就會想起草原,想起這段真摯的友情。此后,雙方再未謀面。1993年,呼和勒老人去世。
1994年,呼和勒的曾孫出生,曾祖母為他取名乃日勒,寓意凝聚、團結。一直以來,家人幾乎從未對乃日勒提起過曾祖父的過往,所以他對曾祖父和蔡樂銘令人感動的友誼不甚了解。
直到2016年,年過花甲的蔡樂銘回到闊別45年的草原,將呼和勒贈予他的“信物”送還。他和乃日勒商議后,決定將金牌捐贈給陳巴爾虎旗博物館。
呼和勒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中獲得的冠軍獎牌。新華網發(張圓 攝)
這是乃日勒和蔡樂銘的第一次見面。此后,蔡樂銘每年都會到乃日勒家看望他的家人,看看曾經生產生活過的草原。他邀請當年的知青和牧民好友們組建了微信群,“雖然身處兩地,但我們無話不說,感情和當年一樣深”。
半個世紀前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“誕生”的動人友情,有了新的延續。
“蔡爺爺經常邀請我去天津做客,但是放牧太忙一直沒能赴約,有機會我一定要去,這是我們之間的約定?!蹦巳绽照f。